为什么用C3,不用C2
一先生 • 4 天前 • 154 次点击 •
首先先跟大家道個歉,最近因為舉家搬回台灣所以一直沒機會跟大家繼續分享交流資訊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 comma two (C2) 和 comma three (C3) 視野的問題。
運算的極限
在我們開始談論之前,先請大家看看上面的這張圖,然後問問自已有沒有辦法判斷出接下來 2 秒該如何開車。
再請大家看上面這張圖,然後再問問自已有沒有辦法判斷出接下來 2 秒該如何開車。
是的,第一張圖便是 C2 目前可以看到(處理)的視野。
而第二張圖,便是 C2 的「相機」能見到的視野。
這時大概就會有人問,為什麼相機能看的這麼廣,而實際上 C2 處理的範圍只有這麼一小點?
我們都知道,C2 是一台基於 2016 年底出產的手機,使用的是高通 Snapdragon 821 的處理晶片,也是高通繼 820 後第二款擁有 ai 引擎 DSP 的 SoC。
這大概也是為什麼 C2 是從 821 開始吧?
comma.ai 團隊在一開始便指出,雖然當前可視範圍不大,但其控車效果已經超出原車廠系統很多,用完整的相機可視範圍差異並不明顯,反而會增加運算負擔以及發熱量。
然而,隨著他們技術上的進步以及追求更優良的控車表現,在 C3 推出之際,他們也將推出使用完整相機視野的模型: bigmodel。而這,將需要高額的算力需求,在目前來看 C2 似乎是不可能使用的。
物理可視的極限
這是一張 C2 相機以及 C3 雙相機可視範圍的對比圖,中間最小的框為 C3 的長距鏡頭,灰框為 C2 鏡頭,最外則是 C3 的廣角鏡頭。
不難看出,〝如果〞 C2 有幸能跑上面提到的 bigmodel,其最終的視野也將受限於相機的可視範圍。只有在擁有更佳的視野下,才更有可能擁有最佳的純視覺控車體驗,如:
-
視覺縱向控車 (ACC)
-
C3 長焦鏡頭看得遠,可以更早辨識車輛、更早準備剎車。
-
C3 廣角鏡頭看得廣,可以更早看到三寶一次切多條線道、更早預警。
-
視覺橫向控車 (LKA/LTA)
-
C3 廣角鏡頭能看到更完整的道路曲率。
-
視覺盲點偵測
-
C3 的內、外廣角鏡頭能看到車頭、車身兩側是否有車。
綜合以上所有的功能便能達到如 Tesla 的 NoA (Navigate on Autopilot) 功能,結合導航自動上下閘道、變道。
結論
有人說現在買 C3 買的是信仰,買 C2 是主流,我們會說,買 C3 買的是未來兩年的擴展性,買 C2 買的是當個現割的韭菜。
我們換個比喻:今天如果要買電腦,有人跟你說,C2 這台電腦目前使用剛剛好,裝完系統、軟體後跑起來大概會使用 70%~90% 的整體運算,而且 C2 這台電腦七月以後就沒辦法升級到新的系統,沒有任何的擴充空間。而 C3 可以裝接下來兩年推出的所有系統、軟體,還有 USB 可以外接其它硬體,但 C3 比 C2 貴2萬,你會怎麼買?